1.地区生产总值
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3193.42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同期增长(简称增长,下同)6.1%,占全市14.85%,居全市各区第三位。其中,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5.08亿元,增长0.3%,占GDP1.72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38.34亿元,增长 6.2%,占GDP98.28%;二、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:0.08%、99.92%。二、三次产业结构为1.72:98.28。经济密度达到94.48亿元/平方公里,服务密度92.85亿元/平方公里。人均GDP27.47万元,增长6.2%。
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81.61亿元、同比增长3.9%,经济总量保持全市前三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.86亿元、可比增长8.9%,经济密度、服务密度居全省各城区第一。
2019年,越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3135.47亿元,增长4.2%。从产业结构看,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.9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.03%,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.2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6.97%。二、三次产业结构为4.23:95.77。外贸进出口总值780.5亿元,增长2.8%。
2019年,13个项目共完成投资19.28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36.4%。49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.77亿元,完成率达128.3%、走在全市前列。
2.税收收入
2017年全区实现税收收入(不含直属分局征收数 )357.75亿元,增长3.0%。其中,完成国税收入184.01亿元,增长2.2%;完成地税收入173.73亿元,增长 3.8%。国税中增长较快的税种是消费税,增长12.4%,其次是增值税,增长2.5%。地税三大税种中,增长较快的是个人所得税,增长18.6%,企业所得税和房产税分别增长17.6%、2.2%。税收密度达到10.58亿元/平方公里。
2019年,税收收入(含省三分局、市三分局)429.19亿元,下降10.1%。
3.财政收支
2017年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.37亿元,可比增长9.8%(实际增长4.7%)。其中,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8.04亿元,增长 22.3%;地税部门组织收入23.38亿元,增长5.6%;财政非税收入12.96亿元,增长2.5%。从财政收入构成看,税收收入占76.18%。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.11亿元,增长21.8%。
2019年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.83亿元,增长1.7%(可比增长3.6%)。
4.新登记企业
截至2017年底,全区实有各类商事主体152143户,增长8.6%。其中企业78699户,个体工商户73444户。新增各类商事主体23030户,增长27.1%。其中,新增内资企业14270户,增长32.9%;新增外资企业742户,增长34.9%;新增个体工商户8018户,增长16.1%。注册资本总额(认缴)1046.45亿元,增长1.2倍。
2018年,成功引进优质项目412个,其中500强项目20个,投资超亿元项目连续2年全市各区第一。全年新增商事主体3.83万户、增长66.2%,增幅居全市各区第一。新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25家、增长20.4%,工行、中行、建行、广州银行四大银行广州分行全部落户越秀,民间金融街集聚297家金融机构、近500亿元民间资本。
2019年,全区实有各类商事主体19.03万户、增长8.6%。新增各类商事主体2.17万户,其中新增内资企业1.43万户、新增外资企业637户。